运河与杨柳青年画

之前在杨柳青年画特点之传播篇中有提到 “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传播” ,下面转载一篇名为“运河与杨柳青年画”的访谈录作为更详细补充说明。

南运河是杨柳青的母亲河,她养育一方儿女的同时,也培育了精美的杨柳青年画。

关于年画的起源,今人已无从考证。据说唐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登基后,有段日子总是睡不好觉、老是做恶梦,觉得有恶鬼来索命。徐茂功知道后,出主意叫秦琼和尉迟敬德穿着盔甲拿着武器,守卫宫门,果然太宗皇帝睡觉踏实了。可是天天让那两人夜里站岗也不是办法,有人出主意把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,果然效果挺好。久而久之,民间也效仿这一做法,在门上贴起这二人画像做门神。唐时已经出现雕版印刷术,使门神得以批量生产售卖。宋时,由于印刷术的快速发展,加之受宫廷张贴画的影响,民间融和各种喜庆吉祥的神仙于画中,年画逐渐成为一门艺术、一个产业。从宋以后年画就成为有资料可考的文化了。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《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》,画的是王昭君、赵飞燕、班姬、绿珠,俗称《四美图》。

运河与杨柳青年画

运河的繁华景象

据有关方家的考证和研究,我国的年画主要有四大流派,即:四川绵竹年画、江苏桃花坞、天津杨柳青、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。这四处在历史上久负盛名,被誉为中国“年画四大家”。还有河南朱仙镇、广东佛山、山西平阳、山东高密、河北武强、湖南滩头、陕西凤翔等地也出产年画。

杨柳青年画应该从金朝时起。据有关专家学者考定,当年金灭北宋时,大肆虐掠后,携带大批的财宝和宋的各方面人才从山西和河北两路回国,其中河北一路经由今杨柳青。当时队伍中有一些画家不愿北去,便设法留于此。时近年关为生计只好以雕刻年画发售为生。杨柳青地方有很多杜梨木和枣树(此处民间多种枣)适合雕版,所以年画神祃、灶君、门神等题材的画很快就流传到千家万户。这是杨柳青年画的雏形。

杨柳青年画开始出现于民间,并且很快站住脚跟,应有三大因素:1.人(流落的艺术家)、2.市场(交通便利、民间认可)、3.版材(有适合雕版的杜梨木和枣木)。

但是,由于战乱频繁,人民朝不保夕,流离失所是平常事,所以年画艺术发展很慢,艺术形式也比较简单。后来,蒙元被明朝大军驱逐回大漠,元庭的一些宫廷画师流落到杨柳青,对雕版印刷的画予以细致加工,使笨拙的原始画开始有了灵性。民间有谚语说,“杨柳青年画一年鼓一张”,其实说的就是同样题材的画坯经艺术家的后期加工出现的一个精品,实为艺术家最高心血的代表作。

明朝在北京建都后,对运河进行大规模修挖整治,使运河真正成为国家的经济动脉,南北的文化也随着运河的修缮而方便快捷地交流沟通起来。南方精致的纸张、颜料运到了杨柳青,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。同时由于北京成为政治中心,各阶层的人士也纷纷北上,宛如时下的“北漂”。许多人也就来到了杨柳青,其中以戴廉增氏和齐氏的先人为著名。(此际可谓年画的成长期)

到清代,在与其他年画特别是潍坊、武强年画的交流之中,一些著名艺人和宫廷画师如高桐轩等加入,年画也开始了她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。杨柳青年画开始从地方风物走向大江南北,上至皇宫内廷下至乡野村坊,甚至漂洋过海。杨柳青年画火起来了。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,每年要卖出二千万份以上。仅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,每件500张,共达百万幅。行销华北和东北,远至西北风行全国的杨柳青年画由于市场广大,销售开始出现两个中心:一是杨柳青本镇及周边地区;二是东丰台地区。

东丰台位于宁河,有“京东第一镇”之誉。清中叶,戴连增和齐健隆先后在此设店作画销售。到清末民初时,该镇有10多个有名的画铺,13个有规模的染纸作坊,成为冀东年画最大的集散地之一。东丰台年画在传承杨柳青年画特点的同时,亦受东北、冀东民俗的影响,在颜色的使用上更为鲜艳,画面更为粗犷夸张。

杨柳青又可分为镇中心区和以张家窝镇炒米店为中心的区域。因镇区周围的年画已有许多专家和前辈作了仔细研究,写了很多雄文,在此不再一一罗列,仅就张家窝镇的年画发展简而述之。

明朝永乐年间,该镇的董庄子村出现了裱画业。裱糊业技艺较高的张开印、吴同禄、冯全树、刘长顺等人,都给天津德裕公画店裱活。清代,薛庄子村多有从事杨柳青年画艺术者。尤以出画样子的画师叫王少田为最。传说,他与全国各地的画师一起进京,曾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,太后说:你们是画一笔,吃一笔。现在杨柳青画社尚保存有王少田事迹的画报。

清道光元年,炒米店村以生产工艺精美的杨柳青年画而闻名。当时只用木版印刷,手工敷粉,勾鼻勾眼等。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,从原木版印刷发展到套色印刷,使年画产品五颜六色,题材丰富多彩,深受广大客商的欢迎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,炒米店的年画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。年画装裱业成了各家各户的经济支柱,从事年画购销业务的画店有近百家。最著名的有德盛祥、德义祥、大吉祥等。炒米店精美的年画产品在全国很有影响,主要销往东北、西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内蒙古及大清河、子牙河、南运河、永定河流域等地。每年中秋节到年关,登门购画的客商络绎不绝。炒米店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年画集散地。为了满足购画商的吃住,村内相继开了十几家客店和饭馆,服务业给炒米店的经济开辟了生财之路。清朝末年,从沧州逃荒而来的徐万贵、徐万和二位老人在炒米店落户之后,办起了石印年画作坊,使炒米店的年画产品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。

南赵庄村民基本上依靠绘制杨柳青年画为生。“义成永”是南赵庄独一无二的画作坊。产品之精,驰名全国。每逢春节,北京城各大门楼贴的巨幅门神多由义成永画作坊加工制作。

周李庄全村60%的人家从事杨柳青年画生产,从制版印刷至上色出成品自成体系。有两个比较有名的画店,一为“华兴隆”,一为“福兴隆”。

康庄子也有不少人从事绘画、裱画。年画题材有八仙对、馗星两种。清光绪年间的刘思德所绘美人、佛像,堪称一绝。

西阎庄子村80%以上的农民兼以画年画为生,每到冬闲,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忙着画画、着色、开脸,主要画制灶王爷、门神、小戏台等。出名的有翟长青和翟国森父子,以画神、鬼、佛像出名,尤以佛像独具风格。其作品多通过炒米店的“永和号”、“德盛祥”、“万寿长”画店销往北京市密云县等地。

清晚期,宫庄子几乎家家都绘制杨柳青年画,主要是为炒米店年画作坊作画。精通杨柳青年画制作,且能刻版的当今著名传统年画艺人王学勤一家三代从事年画行业。祖父、父亲都是绘画能手,以画《大过新年》、《合家欢乐》、《庄稼忙》、《三侠五义》、《薛仁贵征东》、《龙生虎奶》等题材著名。

小甸子村从清代至民国年间,家家有画版,户户做加工。郑广勤、马云清等都是该村年画业的皎皎者。马云清在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刻画的《缸鱼》、《王小卧鱼》等作品,成为年画作品中的精品,深受业内人士好评。

感谢母亲河——大运河给我们带来如此美丽的年画,她们将永远丰富我们的生活。

本文参考了许多前辈的文章,因篇幅所限,引用处不一一标出,于此一并感谢!

(完)

从文中不仅能看出 运河给年画销售带来的便利,柳青还发现,运河带来的外来人口定居还给杨柳青年画带来的新鲜血液。

浅谈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色彩1 年画资料

浅谈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色彩1

柳青有话说:好人有好报,柳青这个网站帮助过的朋友,开始给柳青的网站提供内容了。积少成多,柳青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画爱好者参与其中的。以后将分多篇,转发笔名为张爪爪同学提供毕设论文“浅谈杨柳青木版年画的...
杨柳青年画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年画故事

杨柳青年画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

“杨柳青年画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”,拟个题目也是很麻烦的事,本来想写“杨柳青传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”,但是柳青觉得传承这词太富有历史使命感了,连画都不画的柳青实在担不起,还是改成传播好了。为什么要写这么一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