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清朝乾隆皇帝御赐“杨柳青”的说法是浪漫的民间故事,杨柳青真正的起源是怎样的呢?
洪荒辟壤 杨柳青青
开辟鸿蒙,杨柳古镇本蛮荒之地,军粮东城,贝壳海堤为海陆之交。紧邻渤海,浩荡荡常受海水浸泡,盐碱薄地,白茫茫难消碱害之灾。重碱之地庄稼难收,不适生存人烟稀少。
战国时期隶属“燕”,秦始皇时称“上谷”,汉代改为“渤海郡”,隋唐县名叫“鲁城”。
三国时,曹操谋划统一北方,修平虏渠接大清河;从此后,古镇更添水运之便,得运河水孕泽之光。
唐代时此地有人住,但周边重镇属当城。宋辽对峙大清河,古镇实为边防线。和平时期,河南河北贸易有往来;战乱发生,万户千家两岸都遭殃。北宋属青州乾宁军,杨柳青那时称“流口”。流口之名实无奈,千条河流太行来;九河下梢此处聚,既有水利也有害。
流口之名不可留,贻害数年黎民愁;两河堤岸多垂柳,古镇更名叫“柳口”。柳口一改万事兴,百业兴旺扩人丁。从此重镇属柳口,周边百里传美名。此时统治隶属“金”,巡检司设柳口镇。天津时称“直沽寨”,尚属柳口管辖内。
柳口一叫百余年,改朝换代进入“元”。
元代为取运输之便,开凿疏通大运河;古镇得到航运之利,家家户户争养船。国家因有运河大动脉,南北经济大发展;古镇因有水陆两码头,四方贸易促繁荣。南方物资源源漂大都,木石砖瓦渐渐起京城;千船万船船船从此过,一年两年年年杨柳青。
《杨柳青谣》诗一首,流传至今脍人口。“杨柳青青河水黄,河流两岸苇篱长”。元代史官揭傒斯,错把柳口作家乡。“河东女嫁河西郎,河西烧烛河东光”。史官可曾去贺喜,莲花白酒尽兴尝?“日日相迎苇篱下,朝朝相送苇篱旁。河边病叟长回首,送儿北去还南走”。如此景象勾心病,史官越加思故乡。杨柳青青虽然好,天伦之乐更须享。
感谢史官不朽诗,“柳口”从此名更张。听来优美又上口,“杨柳青”名被叫响。也许诗前名已就,此前早称杨柳青;也许杨柳景色美,触发史官诗性浓。无论因由为何事,一锤震响有轰鸣!
明清两代扩北京,运河繁忙漕船兴。西山横列三百寺,更有王府与皇宫。漕粮物资尽天下,大船小船流京城。古镇养船五百户,运河繁忙百姓富。拉动经济百业旺,店铺林立显隆昌。更有年画添异彩,每年都要“鼓”一张。
杨柳青边百花香,千年古镇多绝唱。至今美名播海外,未来定当更辉煌!
杨柳青的由来
北宋时,杨柳青叫“流口”。到金代,称“柳口镇”。
元末,诗人揭傒斯于(1343年)写下《杨柳青谣》:“杨柳青青河水黄,河流两岸苇篱长……”
虽然那时还叫“柳口镇”,但诗人被遍植杨柳的运河风光所陶醉,赋诗歌之,诗歌从此流传。
古镇因景而得诗,因诗而得名,从此叫响“杨柳青”。
明初诗人瞿佑有诗叫《杨柳青》,《西游记》作者吴承恩也写下《泊杨柳青》诗。这说明“杨柳青”的地名在元末揭傒斯时已经确定。
清朝乾隆皇帝御赐“杨柳青”的说法是浪漫的民间故事。
注:文章来源 天津网-数字报刊
柳青说:故事里的事,说是就是,不是也是。柳青从感情上更倾向于相信那些民间故事。隋炀帝的版本也不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