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谈些什么:好酒也怕巷子深,满足多种需求,制作精美的杨柳青年画是怎么传播开来的呢?柳青将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:虽然杨柳青年画经过了兴衰大起大落,但现在杨柳青本地的市井生活中仍能依稀其独特的传播特点……
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传播
好的产品能否有效传播,好的传播通道是非常重要的。在那个古老的年代没有电视报纸互联网。有的只是人际传播。人际传播靠什么?第一产品要好要有好口碑,有了口碑后,第二个阶段就是的跨地域传播了,第二阶段对于一个产品能否成名很重要。从地区名牌到全国名牌。
如何跨地域传播,落地传播点(代理商)这个最好,另外就是靠人口流动带动产品的流动(很像如今的从海关那边捎免税的物品)。实现这个都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。
杨柳青年画的产地——杨柳青,有大清河、子牙河、南运河流经前后,水运交通发达,曾是著名的物流集散中心。通过大运河带来的商业往来,往来人员往往会带走不少年画,这就给年画的跨地域传播带来的先天优势。通过商业贸易,杨柳青年画向南北,东西运送,在地域上不仅包含了华北各省,还远及东北、内蒙、陕西新疆等省区。(更多请看 运河与杨柳青年画)
超级名人代言给传播推波助澜
不晓得年画从业者是如何把杨柳青年画推向宫廷的,但是大清宫廷就是喜欢上了年画(就是杨柳青年画深的宫廷厚爱)。每年都有一批数量相当大的年画进入宫廷,相当一部分被贴入三宫六院的内室,这个既定事实就让杨柳青年画上了一个层次。这里有些民间传说还把杨柳青年画直接和乾隆皇帝直接挂钩。①有了这位当年最红名人的“代言”,杨柳青年画得到了快速的品牌传播。产品红极一时,向着全国品牌快速进军。
比如清乾隆年间,“戴廉增”店的分号就远及绥远、北京,能够在这些地区生存发展,名人效应不得不说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区域民俗式的文化裹挟助力传播
什么叫民俗?就是广大民众所创造、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。这个生活文化到底是啥呢?说白了就是各类人群中随机产生的“生活方式”,自我复制变异,广泛传播,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的“社会生命体”。与自然界的生命进化差不多。
民俗就是众多“社会生命体”中一个类别,流传于民间的是民俗。传于官场的那叫官俗(用个不恰当的名字叫官场规则+官场潜规则)
废了几句话谈民俗,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更模糊的概念,柳青的博客不讲那些精准的纯理论。
过年贴年画,抒发祈福求平安之意愿。这个需求在“需求篇”中已经提过了。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就是贴年画这个行为方式。这一行为在民间历经上百千年演化传播活了下来,就成了文化。杨柳青年画正是伴随着这个文化的进化而不断的得到发展。
对于杨柳青本地文化来说是年画发展促进了民俗发展,还是民俗发展促进年画发展。已经说不清了。总之,深深的民俗基础为杨柳青年画建立稳定的大后方提供了良好条件。
这个稳定的大后方有多重要?未来讲另起一篇。很多地区的年画产业早早的衰落与这个其实是有很大关系的。
生命进化的一个方向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后代。推到产品这来说就是进化以便有更高的使用量(卖钱的话就是销量)。杨柳青年画作为一个曾经成功的产品,也不例外。
为了其拥有更高的销量,有头脑的年画先辈们,创造了出了各式各样“新习俗”(是精心设计还是随机产生的“年画使用方式”无从考证)。现在还能见到的有丈母娘给出嫁女儿送年画,作为给老人祝寿寿礼的必备品,等等。这些行为方式被包装成故事传说于人际之间,久而久之行为人多了,就有了更多的跟随者(现在叫裹挟,人家都用ipad,你没用就有自惭形秽的感觉),再然后就是从杨柳青地区向其他的扩散。传来传去也就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特有的文化特点。
传说对于杨柳青年画来的发展传承来说功不可没,本来过年才有销量的年画,在平时也获得了一定的销量。
柳青会在以后以营销文章的形式发出来供大家参考。其实本土的文化(偏向产品营销的)创造自古就有,不晓得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,在与西方的文化竞争中败下阵来。
下篇预告,杨柳青年画特点之传承篇,提这个可就真的两眼泪汪汪了
注①,参考阅读西青”寻根大运河”:乾隆五次驻跸杨柳青多次留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