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时每到新春,大户人家的厅堂里总要贴上一张《金玉满堂》的年画,预示来年财源滚滚,生活富足。“金玉满堂”一词出于《老子·九章》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”原本这个成语过于直白,沾金带银的有些露骨,是古代文人雅士们羞于提及的。而杨柳青年画却用一缸金鱼和金童玉女两个孩童作象征,借用谐音的方式道出了其中含义。既迎合了清流之辈洁身自好的兴致,又巧妙成全了世俗百姓期盼富贵的情趣,两全其美、寓意深长。时至今日,很多画店还在大量翻刻印制这幅经典之作,并畅销不衰。
笔者目力所及的书籍中最早收录该画的是由王树村先生编撰,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《杨柳青年画资料集》,其中这样描述:“金玉满堂,此图是华丽优美的典型杨柳青年画风格,妇人与小孩俱是容态秀雅。金鱼谐音金玉,金童玉女满堂欢悦,是新年贴挂的吉祥画。”
在天津博物馆的“沽上风物—天津民间艺术陈列”主题展览中,有一幅名为《抚婴图》的年画与《金玉满堂》颇为类似。《天津博物馆文物精华》一书收录了此画,并在注释中写道:“清乾隆版杨柳青年画《抚婴图》,画二仕女抚婴,在炕上吃饭的情景。此图以特写的形式仅画卧室的局部。二仕女也只画半身,着重于精神的刻画,仕女的恬静闲适,二婴儿互让食品的神情表现得极为生动,气氛欢乐、融洽。全图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,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。”
独立欣赏两幅画,我们能体会到清代初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所在。王树村先生在《杨柳青年画史概要》一文中,在阐述清代初期杨柳青年画风格时曾写道:“在构图方面,有时为了突出主题人物,往往只画上半身,更易表现人物神情。背景也从简,但杂物陈设却勾染得很精致,画中人物的服饰也都反映当时服装的特色。”
然而,当把两幅画作放在一起时,很多朋友都能找出二者间的相通之处。如果再把其中一幅年画水平翻转后,你更会发现两幅画似乎是孪生兄弟一样。
从画面人物来说,均是两位仕女居中,金童玉女两个娃娃站立两侧。从陈设布局来看,都是一张方桌放于图案正中,桌上摆有一圆形器皿。从娃娃的动作细节和神态表情上分析,更是惊人的一致。年龄稍长的大娃娃双臂前伸,两手一前一后,掌中持物,眼望双手,作递东西的姿势。对面的小娃娃张开两手,急不可待地去抓迎面送来之物。这种分毫不差的吻合让我不禁怀疑,这两幅画是否出自一个版本呢?
画师为了避免雷同,在构图布置、环境烘托、背景画面、细节描绘上,都力图让二者各具特色。从构图布局上说,创作者对四个主要人物进行了“乾坤大挪移”,几乎是在水平方向上做了对称式调换。从环境烘托上说,《抚婴图》用充满温馨情调的用餐场面,洋溢出新年喜庆的气氛。而《金玉满堂》则通过情趣盎然的赏玩金鱼的情景,衬托出清净淡雅的惬意氛围。从背景画面上说,《抚婴图》中的主人公均坐于卧室炕上,同时用左右两侧的条屏、炕上的方形床单和桌子上杯碗的摆放,形成一种背景对称的效果。而在《金玉满堂》中,画面背景的正中偏左侧有一窗台,将整体空间划分为屋内、屋外两部分。一仕女站于屋外,手扶窗台向屋内张望。画面靠右侧为一把太师椅,另一位仕女坐在上面。在细节描绘上,也略有不同的。画面正中的圆形器皿,一个是鱼缸,另一个是火锅。大娃娃手中物品,一个是金鱼,另一个是馒头。小娃娃头上的发髻也不一样。悉心品味这些相同之中的不同之处,我们就能体会到当初画师创作时的良苦用心。
其实,在杨柳青年画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,看似毫不相干的两幅画之间却存在着隐隐约约的一致性。很多年画中的人物就像七巧板一样,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拼凑在一起。但这看似生硬的嫁接经过画师们精心地修饰,又可以巧妙融合到新的氛围中。这也正是杨柳青年画的一个精妙之处吧。
作者:方博 来源:天津网-天津日报 (柳青对部分图片进行了修改)